孩子虽小,但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,有我们的兴趣。孩子的兴趣有肯定的年龄特征,如一岁左右的孩子对撕纸乐此不疲,而两三岁的孩子则沉迷玩水等。
孩子的兴趣表现出肯定的不稳定性,会伴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,不久前还非常有兴趣的东西,目前已经“靠边站”,让位给其它更有兴趣的事物了。
孩子的兴趣还有肯定的可塑性。常听爸爸妈妈报怨说,孩子对什么都有兴趣,就是对学习不有兴趣。其实不然,只须用适合的办法引导,孩子的兴趣在一定量上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。
孩子的兴趣具备广泛性。从肯定意义上说,孩子的兴趣就仿佛孩子的胃一样,生来就已经筹备好同意任何“食物”,只不过因为经过外面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,而对不一样的事物表现出的兴趣程度不同而已。
既然兴趣因人而异,那样,爸爸妈妈就应该同意如此的事实:孩子的兴趣和大家的兴趣完全是两回事,两者之间完全是独立的。即便孩子的兴趣看上去简单、幼稚,大家也不可以因此而无视它的存在。成人需要做的是,主动积极地同意孩子的兴趣,尊重孩子我们的兴趣,而不是把大家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,还可以积极地创造肯定的条件和空间,鼓励孩子进步我们的兴趣。事实上,尊重孩子的兴趣就是让孩子拥有快乐,就是大家给孩子的最好礼物。进步孩子的兴趣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成长的沃土。
孩子的兴趣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。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、借助它,任何形式的不尊重、限制或否定态度都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兴趣,同样,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任何形式的过度挖掘都是竭泽而渔,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。试想,大家自己对某事有兴趣,但假如让大家长期沉浸其中,大家也会感到乏味的,更没快乐可言。这好似爱吃的东西,每天吃,顿顿吃,最后也会败了胃口。将心比心,孩子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。
兴趣是在较大的生活背景下对其中某些事物的偏好和主动关注。趣味是吸引孩子关注的最好方法,而快乐是保持孩子兴趣的稳定剂。抓住这两个环节,就学会了培养孩子兴趣的金钥匙。不要让孩子在很多种兴趣之间穿梭,那样会使孩子应接不暇,疲于应对。不要指望孩子的兴趣会在一夜之间就奇迹般地开花,也别觉得“狂轰乱炸”有益于培养孩子的兴趣,相反,那将破坏孩子的兴趣。